2023年,中國鋼鐵內需呈現出三大特征:地產需求走低,基建托底,製造業發力。近年來產業政策對特定下遊製造業如汽車,造船和能源等行業的支持,終於成就中國經濟麵臨挑戰時的推進器,進而帶動中國鋼鐵內需在2023年的增長。
2023年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從貨幣政策為重,逐步轉向以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合力推進經濟成長的格局。“穩中求進”和“先立後破”的政策宣示和各地兩會目標都提出了2024年製造業將會是經濟發展的重心,所謂“立”。需注意2023年工業企業利潤仍在修複,或影響製造業投資信心,因此需把握政策發力點,“心有所定”方能“禦風而行”。
由此推算2024年中國鋼鐵內需的消費量增長(表1):
預計2024年粗鋼消費量年比增長1.2%,增幅較2023年減緩,體現“穩”;在下遊用鋼行業中,預計能源、集裝箱和鋼結構將帶動粗鋼需求高增長;而船舶、汽車和家電製造等行業,在經曆了增長後,今年的增速或將放緩。
基建仍將托底2024年鋼材需求(見黑色產業研究服務部於 2024 年 1 月 16 日發表的文章《後疫情時代的基建投資新常態》),但地方債壓力下,需求增速繼續放緩。同時,需注意今年鋼鐵需求增長的地區化差異拉大。從對12省的基建項目的審批限製和製造業產業集群的分布來看,預計今年經濟強省的用鋼需求增長或將快於內陸省份。
表一:中國鋼鐵內需2024年展望及2023年回顧
【正文】
從年初地方兩會的報告分析,2024年地方政府將製造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各地政府大多聚焦新興產業、交通水利和能源三個領域,利於拉動用鋼需求的增長。
需要警惕的是部分製造行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下的問題。2023年企業盈利狀況不佳,全年利潤增速維持在低水平,或對2024年整體製造業投資意願和能力造成抑製,從而導致製造業主動擴大資本開支的意願相對受限。因此,需要依賴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同作用刺激需求。但需注意2023年工業企業利潤仍在修複,或影響製造業投資信心,因此需把握政策發力點,“心有所定”方能“禦風而行”,尋找2024年鋼鐵消費的結構亮點。
在下遊用鋼行業中,預計2024年能源、集裝箱和鋼結構將帶動粗鋼增長高增長;而船舶、汽車和家電製造等行業,在經曆了增長後,今年的增速或將放緩。
1. 預計2024年能源、集裝箱、鋼結構行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將成為用鋼需求的高增長行業
目前,傳統能源投資仍然占據能源投資的主體地位,但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向清潔低碳方向轉型。中國作為全球第 一個以清潔能源投資為整體投資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的大型經濟體,一直在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方麵投入關注與財政支持。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這“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這是“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由此可見,2024年能源行業的用鋼需求增長,主要是由於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的戰略需求所驅動的。能源包括新能源在今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且有利支持中國內需和出口增長。因此,預計能源行業2024年用鋼需求同比增長7.9%。
2023年集裝箱行業銷量僅170萬TEU,創下2021年以來的最 低點。預計2024年,隨著集裝箱需求的逐步恢複,疊加全球貿易的複蘇和集裝箱更新周期的到來,2024年集裝箱銷量有望增長至250-300萬TEU,其中更新需求約占70%,帶動熱卷需求增長。因此,預計集裝箱行業2024年用鋼需求同比上升7.7%。
2023年鋼結構出口量持續增長,出口金額增幅較小。鋼結構廣泛用於製造業和基建,受益於廣泛的政策持續支持,消費端仍有較強的增長潛力。預計鋼結構行業2024年用鋼需求同比增加6.5%。
2. 汽車、家電、船舶行業出口市場消費趨於飽和,但內需改善和海外需求仍有潛力,2024年用鋼量增速或將放緩
2023年汽車出口對總銷量增長的貢獻高達55.7%,其中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動力。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因此,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量仍有望維持增長的態勢,尤其新能源汽車占比仍將提升。但受國際市場需求放緩、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以及潛在海外對華汽車出口的政策限製,2024年汽車出口量增速相較23年或有所減緩。預計2024年汽車行業用鋼需求同比微增3.1%,增速較23年微降。
中國家用電器產品出口量也取得了同比增長。2023年,家用空調出口創造了曆史新高,全年累計出口量同比增長8.3%。在產業政策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製造的過程中,智能家電和綠色家電已成為發展的主導。預計2024年,家電行業仍有較強的需求支持,房地產政策的寬鬆實施將為城市住房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置換提供有利的條件,而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家電行業,總體需求將得到提升。但由於中國電器產品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麵臨著貿易壁壘和製裁措施,如關稅、反傾銷、技術封鎖等,這將會增加中國電器產品的出口難度和風險。預計2024年家電行業用鋼需求同比增長3.7%,增速較23年大幅收窄。
中國船舶製造業在2024年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受益於國際航運市場需求的複蘇,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但是,2024年造船完工量將達到曆史新高,而新接訂單量不及2023年,導致用鋼需求的釋放存在時滯效應。同時,國際航運市場的綠色環保要求將進一步收緊,促使船企加大對綠色動力船舶的研發和生產,這將對造船用鋼的數量和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預計2024年船舶製造業用鋼需求同比增加4.8%,增速較23年縮小。
2024年,中國將積極落實“三大工程”,並通過新增國債和PSL重啟等財政政策措施,為基建的用鋼需求提供一定的支撐。2023年,中國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維持在8%以上,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的基礎;預計2024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低於去年水平,對用鋼需求增量的貢獻有限。後疫情時代,基建對經濟的托底作用增強,財政約束的前提下難以成為主要驅動。“三大工程”帶來的新增投資可能在 1-2 萬億,作用於房地產與基建投資比例約為 7:2,但用鋼強度和總需求不及同等數量商品房投資的用鋼需求。
仍要警惕財政政策可能引發的基建投資區域分化現象。2023年第四季度,國務院對12個債務壓力較大的省市(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下達了暫緩或停止一些國家資助的基建項目(涉及交通、基建、棚改區改造等)的指令,目的是防範和化解地方債風險,減輕財政負擔。被叫停的基建項目主要是一些收益較低,建設過剩但又容易積累負債的項目,如高速公路、民用機場、軌道交通等。
此外,這些地區並非製造業發展的主要產業集群。我國先進製造業集群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出東強西弱、一帶三核兩支撐的特點。一帶是指沿海地區,三核是指環渤海核心、長三角核心和珠三角核心,兩支撐是指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這些集群覆蓋了製造強國建設的重點領域,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成為引領帶動重點行業和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2024年基建投資或將向沿海地區等經濟強省傾斜,尤其是在超大、特大城市開展的“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相關基建需求。結合當下製造業的產業集群分布情況,預計經濟強省2024年的用鋼需求增長或將快於內陸省份。
2024年,房地產仍麵臨著行業低迷的嚴峻挑戰,政策端將進一步放鬆以刺激需求,但同時也要堅守“房住不炒”的底線,加大金融監管力度,防範風險。因此,草莓视频在线观看下载預計2024年房地產投資額和銷售量或將延續下滑趨勢,但下降幅度或有所收窄。總體而言,盡管2024年房地產政策將持續寬鬆,但消費端對政策刺激的反應較為遲鈍,對用鋼需求的後續釋放空間有限。同時,房地產領域從商品房向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等方向轉型,也會抑製用鋼需求的增幅。
總體來看,2024年製造業將會是經濟發展的重心,帶動鋼鐵需求增長。在下遊用鋼行業中,預計能源、集裝箱和鋼結構將帶動粗鋼增長高增長;而船舶、汽車和家電製造等行業,在經曆了增長後,今年的增速或將放緩。基建仍將托底2024年鋼材需求,但地方債壓力下,需求增速繼續放緩。同時,需注意今年鋼鐵需求增長的地區化差異拉大。預計2024年地產用鋼仍保持同比下行。